当反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字眼变成“隔离”“封控”“密接”,当现如今的流行用语变成“下楼做核酸”“在家做抗原”“居委发菜啦”,这些“变”也改变了我们很多人的生活,沈瑜老师就是其中一个。但是她说:“疫情虽然改变了很多,但也有很多无法改变,比如……”。
深度备课 温度辅导:变的是方式 不变的是责任
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这是沈瑜老师第一次“上线”当“主播”,为了延续线下课堂上的淡定和从容,她从3月11日得知开展网上教学开始,积极钻研线上教学平台“超星”的各项功能,并不断进行测试,为了防止意外,家中还配备了两台电脑作为应急使用。第一次授课结束后,沈老师进行了“复盘”,发觉一个半小时中自己绝大部分时间对着电脑“自说自话”,和学生的互动仅限于公屏上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结果就是一个本不作为重点或难点的知识点,因为得不到学生及时和有效的反馈,重复了很多遍,最终导致了拖堂。至此之后,沈老师在备“内容”的同时,还备“学生”,根据课堂内容,设计与学生的互动环节。比如,可以暂停下来请学生读一读,打开麦克风回答问题,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打开摄像头查看学生在课本上做的笔记等。还时不时与学生约定“暗号”,当学生完成任务后回复指定的数字。一开始还担心这些操作会影响教学的连贯度,但实践下来发现,给学生多一份信任,适当“留白”,更有利于学生停下来思考、吸收和消化。疫情之下,随着封控时间的延长,沈瑜老师从学生上课的签到时间和提交作业的及时度上看出了些许端倪。沈瑜老师没有责备,而是做出积极对策,每次上课的前一天晚上,她都会提醒学生设置好闹钟,并抛出一个当下的“热点”话题,比如“你的宅家生活过的怎么样”、“这周你的三餐都吃了啥”等,鼓励同学准时上线分享有趣、有聊之事,借此疏导他们在疫情期间的紧张和焦虑情绪。
同“屏”共振,同心致远。疫情当下,沈瑜老师改变的是教学方式,不变的是教师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责任和使命。
“顾书记,我是一期的业主,这次作为党员志愿者到您这里来报到!”
3月31日下午一时,当沈瑜老师得知非虹口区党员需到居住地所在居委报到时,第一时间赶往普陀区**居委向总支书记顾培红报到,还没等沈瑜老师话音落地,她已经被顾书记拉到一个摆满记录本的桌子前,她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在4月1日实施封控前,帮助小区内符合条件的警察、医务人员、快递小哥等人员开具出门证,当沈瑜老师还在窃喜“so easy”的时候,一位快递小哥看着出门单上的日期开始着急的大声对着沈瑜老师说:“为什么只能开一天,我们快递员每天都要进进出出,而且都是早出晚归,你们这样,我们就要天天来。”沈瑜老师看出了小哥的着急,她安慰道:“出门证只能一天一天开,这个是规定,不能改变,之后如果确实因为时间晚了,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开具成,我给你留个电话,你随时联系我,我来帮你联系顾书记解决,一定不耽误你的配送任务。”
4月1日,浦西正式进入封控区,整个城市按下了“慢行键”,沈瑜老师却成了与“病毒”赛跑的人,“祥和55弄党员志愿者”群被她设为“置顶聊天”模式,每天固定时间她都守在屏幕前等待群里任务发布并积极报名接龙。作为核酸检测秩序维护志愿者,沈瑜老师一边引导居民有序排队进入核酸检测采集区,一边耐心细致告知居民采样登记事项。“请大家佩戴好口罩,按照楼组通知依次下楼排队,保持2米安全距离。” “着急上网课的同学请到队伍前方,谢谢大家的理解。” “登记二维码请提前保存,如遇任何问题请随时举手示意我们……”从清晨六时许到下午七时,小区核酸检测顺利收官。期间,因为有居民年事已高无法下床,沈瑜老师紧急协调,为相关居民提供了“点对点”的上门服务,确保“应检尽检、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由于防护服的稀缺,工作期间不能更换,所以根本不敢喝水、甚至吃饭。一天的忙碌之后,双耳被N95口罩勒出了红印,浑身上下没有一处是干的,小腿肌肉已经不听使唤地微微打颤......即便如此,沈瑜老师依然守在屏幕前等待“秒杀”第二天的任务接龙。
“沈老师,明天发放物资还缺一名志愿者,你没课可以来吗?”“我来。”
“沈老师 为了规范小区封控期间的各项管理,可以帮我们修改下相关制度吗?”“今晚就给你!”
“沈老师,现在小区志愿服务缺防护服,需要党员自愿捐款。”“我马上转给你。”......
“疫”不容辞,“疫”往无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沈瑜老师放下书本,离开课堂,转身投入抗疫的第一线,也许她小小的身躯会淹没在人海中,消失在黑夜里,但入党时的那份初心让她成为了迎难而上的“逆行者”。
小小身躯 硬核担当: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初心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3月28日上午,院校党员干部闻令而动,迅速集结。当日下午,在院党委校党总支的倡导下开展党员“双报到”工作,鼓励院校党员主动亮身份,通过“先锋上海”小程序的“双报到”模块进行扫码报到,党员志愿者的迅速集结,离不开院校党组织的满满号召力。3月31日,早上八时,芦秀兰校长组建了南湖社区志愿者服务群,短短一周不到的时间,志愿者人数从13名上升到了24名,而更多的南湖人默默奉献在社区抗疫的最前线。他们面对的是不同的境遇:疫情最严重的社区、管理几乎瘫痪的楼宇、传播力最强的生活垃圾的清运,他们没有害怕,没有退缩,拿出南湖人不畏艰险的勇气和毅力,勠力同心筑起疫情防控的红色屏障。从来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有了榜样的指引,沈瑜老师拿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经历投入到小区志愿者服务工作中,即使居住的楼栋成为了封控楼,沈瑜老师依然没有停止志愿服务的脚步,她主动对接楼道内的独居老人,每周数次询问生活物资保障情况和就医配药的需求,同时协助楼组长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服务的对象多了,时间久了难免会遭遇居民抱怨、指责、甚至蛮不讲理,心里也有过委屈、心酸甚至想过放弃,但每当想起芦校长说“我们虽然不在一个战壕,你们在社区,我们在学校,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共同抗疫一定能战胜病魔”,每当听到周巧玲书记的激励:“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你们就是南湖的一面旗帜”时,沈瑜老师再疲惫的身心也能“满血复活”。
榜样的力量 团队的支持:变的是境遇不变的是精神
疫情之下,有一种力量叫党员教师!沈瑜,既是党员干部,又是专业教师,她的“变”与“不变”或许就是现下很多党员教师的真实写照。这“变”与“不变”,不仅仅记录了一名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抗击疫情的信心和决心,也记录了一名教育工作者敬业爱岗的真心与用心,更记录了她们用实际行动教书育人的时代风采!